新职业教育:5个经济学原理_职业教育_爱游戏官网下载app_爱游戏官方综合
详细说明

新职业教育:5个经济学原理

来源:职业教育    发布时间:2024-03-24 01:18:30
暂无价格
产品说明

  2021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7268亿元,学历占36.08%,非学历占63.92%;

  2021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7268亿元,学历占36.08%,非学历占63.92%;

  我们都在谈发展职业教育东风已至,站在不同的视角,职业教育都在发挥着价值。

  那么从社会的经济视角来看,职业教育的价值几何?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重要?这一波浪潮会引领未来十年,花10分钟搞明白底层原理,还是很值得的。

  中小企业的春天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建设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价值独特,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互联网上半场的大平台、大规模对于不少企业来说都是高难度动作,“专精特新”成功率更高,也是一个超长赛道,至少可以干二三十年。

  目前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定位“三创”“四新”;而北交所紧紧围绕服务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体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中小企业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非常非常重要的微观主体,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

  《职业教育法》出台于1996年, 25年来迎来首次大修,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主体地位,目的是为了让现代职业教育配合新形势新要求新发展的趋势,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职业技术教育的结果,显然是使劳动者的从业技能、素质获得提高,既产生社会效益,又产生经济效益。

  这种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周期较长的特点,那么如何预期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价值?

  虽然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时需要仔细考虑许多因素,但国民的教育对于长期发展来说是最为核心的因素,5个有趣的经济视角值得分享。

  Y:经济总产出、K:资本投入、 L:人力资本、 %u3B1:要素份额、 A: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生产率/技术进步)

  “中国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数量)和投资驱动(资本、深化)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模式已经渐行渐远,需要向创新驱动的高水平发展转型。”这句话大多数人应该都不陌生。

  这句话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可以直接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来解答。公式里有3个和经济中产出Y相关的重要元素:第一个是劳动力L,第二是资本K,第三个是全要素生产率A。

  要看懂这个模型,本意是说如果只做单位劳动力的资本投入,它的增加只是边际递减往上涨,但是如果是通过技术进步,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就能轻松实现整个函数的上移,而教育一定是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

  当前企业未来的发展,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有二种:一是依靠投人,即K 和L 的增加,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即全要素生产率A,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劳动力的素质,属于集约型增长方式。

  从根本上来说,社会再生产通过劳动力的投入和资本投人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劳动者数量增加,二是通过职业教育,使劳动者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达到提高产出的目的。

  看懂这个模型,其实有一个关键的概念:过度教育。过度教育最开始由美国学者提出,但是这个现象在全球却普遍存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满超和莱文研究之后发现,过度教育导致的工作不满意和紧张的确会造成企业的生产力下降,过度教育每增加一年,企业的产出减少8.35%。最后,还有研究对法国22年经济发展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过度教育会对国家的GDP产生不利影响,导致GDP增速减慢。

  过度教育有3个明确的界定:其一接受过同等水平教育的人,其经济地位或收入比以前下降了;其二受教育者没有完全达到他们预期的职业目标;其三工作人员掌握的知识超过了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是过度教育在劳动市场之间错配的体现。

  这会出现“收入惩罚”,也就是说个体在从事一个正常水平的劳动力工作,但是你的学历特别高,实际上用不到。理论上你最后的收入是会受损的。

  而随着慢慢的变多的研究调查发现,高考录取率和过度教育存在“U”型关系,逻辑上是说如果高考录取率过于高或者过于低,都会极大的增加过度教育的发生概率。

  非常规认知型的分析型和互动型任务与过度教育发生概率均显著负相关,常规认知型和操作型任务与过度教育发生概率均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工作技能需求升级是平抑过度教育发生的有效方式。

  所以国家在鼓励职普分流,本质上是对整个资源的优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外部就业市场的情况,减少过度教育的发生。

  目前,结构性失业是主要失业类型,本质是经济体中的就业机会和求职者之间错配。比如本地求职者可能掌握一般技能,但缺乏工作岗位需要的特殊技能。而特殊技能培训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劳动力实际的需求和工人现有技能之间的滞后成为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经济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和劳动力供应的技能是不一样的,所以才会产生结构性的失业。肯定和更匹配的职业教育是不是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图中的曲线在高职、本科和整体大学生三条线的就业率水平变化。不能发现高职从2015届起,就业率是稳步提升的,而且五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水平都在90%以上,并在2017年的高职就业率首次超过了本科,高出了本科0.5个百分点。

  过去,人们过分注重高学历,一说到“人才”,往往就想到那些高学历、高文凭的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备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日趋激烈,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从注重学历文凭向注重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转变。

  二战后,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物质资本”,也就是国民储蓄是经济稳步的增长的源泉;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力资本”成为重点,指的是人的工作技能和生产性知识的积累;90年代开始,“社会资本”出现,核心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建立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我们现在对于分工都习以为常,因为我们大部分人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在分工之中。

  举个小例子。一家饭馆,有一个厨师、一个配菜师、一个洗碗工、2个服务员、1个收银员。服务员点完餐给配菜师,配菜师准备好交给厨师,制作完成由服务员上菜,最后收银员完成结账。

  举个大例子。我国的C919飞机:发动机来自CFM国际、发动机吊舱和推力反向器来自Nexcelle、轮胎是米其林、机头雷达由中航工业天津制造、机尾及垂尾由中航工业哈尔滨制造、中心翼盒、外翼盒、翼段、副翼由中航工业西安制造…

  根据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分工带来社会财富增长原因有三。其一:一个人长期去做一件事情能够增进技艺,提高劳动生产率;其二:能够减少工作期间相互转换的时间;其三:促进新工具的发明。

  当然,一些不适宜的分工也会为生产带来副作用,因此亚当斯密主张发展基本的职业教育技术和培训,以促进工人劳动技能的发展,培养既具备基本技能又可以发展改进生产的全部过程的全面性工人。

  边际效应指的是在其他一切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供给量持续增加,达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之后,它所产生的作用将会下降,即可变因素的边际效应会发生递减。

  举个形象的例子,当一个人极度口渴时,给他的第一杯水效用最大,满足感最高。再给他第二杯水,他依然需要,但迫切程度明显低于第一杯水。如果继续提供第三、第四杯水,他的需求程度会慢慢的弱,因此在后续喝过程中,满足感也会逐渐下降。

  教育中不外如是,单调的应试教学内容以及程序化的教育学生的方式,非常容易导致学习状态的消极,及时投入更多增益也会放缓。

  不只是学生,教师、教学管理等如果长时间维持在一个不变的秩序中,都会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所以要及时做出改变,有效应对边际效用递减的发生。

  职业教育某一些程度上比普通教育针对性更强,更丰富,它的发展目的就在于尽最大可能做到人才分流,让那些真正适合走“科研道路”的学生更踏实的做研究,而那些更适合“实战”的学生更早的走向属于自身个人的工作岗位。

  当然,这也对当下职教机构提出更高要求,面临新一轮品牌、研发、管理、科技上的综合竞争,数字化经营能力成为职教机构长期生存与破局的关键。

  2020年开始,职业教育行业整体 SKU 变得更多维,为了适应这种特性加速职教机构数字化能力建设,腾讯广告推出「智慧扩科」解决方案,帮助机构基于自身业务分析最佳拓展SKU,利用标准化测投指引快速验证效果,进而通过规模化投放策略加速爆品培育。

  机会派:以阿米巴经营的组织管理方式,以mvp产品模型+小规模流量测试等方法,一旦探索出有机会的品类,就快速拉齐教师资源、快速投放获客、快速变现。该类客户类似于平台、有诸多品类。考研快速产研、流量获客、电销销转、组织管理等运营能力。

  用户派:专注一类用户的需求,围绕该类用户人群的兴趣、需求拓展、多维度不断使用户得到满足需求。该类客户的不同sku,都是基于相同用户的不一样的需求,希望能够通过单次获客,实现多科目的复购。

  无论哪一种,都需要快速跑通商业模型,因此教培机构急需一条全新且有效扩科方式,最大化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快速拓展市场,拓宽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在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深刻感受到,知识经济发达的今天,民众具备更高效的工作技能,以及更专业的生产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重要性。

  但是往往,这些美好的愿景会发生扭曲和改变,比如我们并没有在过去的教育中注重技能、注意力全部聚焦在与教育程度相关的代理指标上,比如毕业率、入学率、升学率等等。

  教育改革重要的不是花多少钱,而是怎么花;重点不是招收了多少学生,而是吸引了多少学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后者其实是质量的象征。

×